对不是很熟的朋友如何保持分寸感,我觉得有一句话很合适★:我不问别人的故事,除非他自己愿意。
她好像对我的生活生出了一种矫正的“责任感”,不能忍受我在外面“受苦★”,一定要让我过上她觉得正确的生活★。
不管生活里还是职场中,不管是亲情还是友情,我们或多或少都遇到过★★“边界感”薄弱的人★:自觉跟你很熟,于是不经问询就随便拿你的东西★★★;非常“关心”你,并用关心之名对你的生活指手画脚;管理不好自己的负面情绪,总是一股脑儿倒给你……
买东西的时候,不会一直跟着我要给我推荐★★★;剪头发的时候★★,不会一直跟我强行聊天问我老家哪里做什么工作;打视频前,会先发条消息问我现在方不方便;在公共场合,听音乐或看视频会戴耳机★★★;不会提超出关系范围但一方碍于情面不好拒绝的要求……
如果换作是我★★★,也一定会觉得被冒犯了★。我至少应该先提前说明情况★★,问问对方的意见才行。
这些都是我觉得有分寸感的行为尊龙游戏网址首页。可能,所谓分寸感,也可以说是一种懂得顾及他人的教养吧★。
那其实是件很小的事,后来也完全没有影响我俩的感情,但那件事给我上了一课★,就是再亲密的朋友★、再铁的关系,也要保持一段温柔的距离★★★。
之前在机场写稿子,坐我旁边的人一直在看,我一直写她一直看,然后还问东问西,“写什么的★★★?”“是作家吗?★★”★“能赚到钱吗?”之类的,后来我就不写了……
其实我知道★★,她是把我当作很信任很亲近的人,才会跟我分享★★,但时间一长★★★,对于一直接收她的负面情绪,并且还要对此做出适当的反应这件事★,我也实在觉得有些疲累和压力★。有时候我自己心情也不好,或者当时我手上有其他要处理的事,但因为考虑她心情脆弱,会选择把自己的情绪压下去听她说。但我想★★,这些压下去的情绪,说不定会在未来哪天爆发,成为我们关系破裂的导火索★★★。
我的室友们就很有分寸感,我没返校,她们在寝室,有一次她们要用我没拆封的香油★,还特意来问我,说卖给我们吧。我最后也没有要钱,但就觉得★★★,问一下真的很好。
愿我们都既能保护好个人小世界的喜怒哀乐,也能接纳爱与被爱、需要与被需要的真心真情。
现代人越来越重视个人空间和社交距离,某种程度上更凸显了边界感的重要★★。一个有分寸感和边界感的人,会懂得换位思考★,也懂得适当拒绝,既能尊重他人,也能保护自己。“不探私隐,不当众揭短,不强人所难;懂方法★★★,看时机,留余地,巧回避★。★”
去年回家的时候亲戚聚餐,闲聊时我随口说了一句在北京工作生活压力确实挺大的。有位不算太熟的长辈听完加了我的微信,自那之后便一直跟我说她觉得我应该回家工作★★,给我转发各种家乡的招聘信息,跟我讲在老家生活的各种好处和便利,还会举各种很详实的谁谁谁又怎么样了的例子★★。
高中住校时遇到的一个舍友,我们宿舍每个人的储物柜熟悉了以后都不上锁,那个舍友就会在她需要用别人的东西的时候,问都不问一句就打开我们的柜子拿着用★,一次两次大家还能体谅,次数多了我们都买锁子锁了柜子了★★,不问自取真的太让人无语了。
朋友失恋后★★★,一直跟我哭诉,前后持续了一个多月,有时候凌晨也会接到她的电话★★★。
我对象这点就做得挺好的,有一次★★★,我心情特别不好,他问我怎么了,我说烦着呢不想说,他就真的没问,也没有生气。过了一段时间后★,他突然问我★★★:你之前心情不好,是有什么事吗,现在愿意说了吗★★?就是★★★,在你不想说的时候完全尊重★★★、给予空间,但不会真的漠不关心★★,心里一直记着你的事呢★★。
我觉得帮助他人也需要经过对方同意★,并且最好按对方的需求来进行。“看不得别人受苦”是一种善良★★,但也不要一味把自己的★★“助人情结★”加到别人身上★★★,如果别人不想让你知道他的苦呢★★?如果别人想保护自己的自尊和秘密呢★★★?如果别人不想“被教做事★”呢?
这种情况下,直接戳破和过度热情对对方来说可能反而是一种残忍★。等他们自己主动提起后,再想办法帮助可能会更好一些。
很多时候,边界感在家人和爱人之间特别容易被忽略,比如父母可能会说“我不敲门怎么了”,另一半可能会说★“夫妻情侣间看看手机怎么了★★”★。但其实,关系再亲密,也是需要空间的。
有一次我收拾东西,翻出来好多用不着的小玩意儿,都是我用过一两次就闲置的。我就一边收拾,一边时不时问她一句:这个你要不要?这个你又要不要?
记得刚工作不久,有个同事真的挺好的,我也觉得跟她在一起很舒服。有一天,一起吃早餐的时候,她说她从小不爱吃蛋黄★,我说那就给我吧★★!然后她说真好★,以后我不吃蛋黄你就可以帮我吃了★★。突然间觉得有些别扭★★★,虽然后来就觉得其实也没什么★★★,但是★,却一直在心里忘不了。
后来我实在有点不胜其烦★,直接跟她说我觉得自己挺好的,让她别操心了。结果还弄得有点不愉快,唉。
我是杂志社的编辑,这个身份好像让我的一些亲戚朋友觉得★★★,写稿★★、改稿★、发稿对我来说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,所以经常有以下行为:某位叔叔的儿子要参加市里的征文比赛,要我“帮忙看看★”;某位阿姨的女儿写了篇散文,问我能不能发在杂志上★;甚至我爸也会把他同事的竞聘稿发给我,要我“润色润色★”……一次两次还行,多了真受不了哇★★★。
我一下子愣住了,然后猛地意识到了我的问题:虽然我的本意是好的,觉得对方说不定能派上用场。但是这种好意太唐突、太潦草★★、太没有边界感了。因为在不知情的对方看来★★★,那些可能就是“扔了可惜才转头送人★★”的东西。
但分寸感和边界感,并不是要你在人与人、心与心之间筑一道高墙★,变得冷漠自私,失掉情谊的本真★,也不是要你关闭心门、放弃关心他人和世界,而是希望你能更多地考虑对方的感受,让你们之间的关系多一点空气,能更畅快地呼吸。
在现代生活中,如果没有一定的边界感,即使是爱★★★,也可能会变成消极的东西。如何保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“呼吸感★”,是一个挺重要的课题★★。
大学的时候,我和室友是很好的朋友,我们俩都喜欢化妆,化妆品七七八八买了一堆。